陳捷陞,一名陳苞,又名陳耆匏。本為深坑旺耽人,為文山義民陳秋菊之堂弟,後遷居石碇楓子林。陳捷陞早年以渡船維生,以個性豪邁,結交了不少豪放不羈的人士。日人領臺之初,各地武裝抗日行動風起雲湧,陳捷陞與其兄長陳秋菊亦同為深坑、石碇地區義軍之領袖。
明治三十年﹝1897年﹞大溪漧之疫,捷陞手持單刀,敵日軍四、五人,幾度臨危而捨槍不用,日軍為之喪膽,四處奔跑。另一役,日軍攻高坑義軍基地時,捷陞曾以身相護,救秋菊一命。
明治三十年﹝1897年﹞大溪漧之疫,捷陞手持單刀,敵日軍四、五人,幾度臨危而捨槍不用,日軍為之喪膽,四處奔跑。另一役,日軍攻高坑義軍基地時,捷陞曾以身相護,救秋菊一命。
在義軍襲大稻埕時,捷陞亦負督軍之責,自身且為進攻之主力,其實力備受日人重視。後來日人實施懷柔政策,各地義軍紛紛投降,陳捷陞與陳秋菊迫於局勢終而受撫,日人以坪林尾、金瓜寮與兩人之部眾開墾。以河為界,右屬陳秋菊,左屬陳捷陞,給與兩人採樟腦權,並命捷陞與秋菊開闢臺北經過深坑、宜蘭之道路。
明治三十三年( 1900年 ),明治天皇邀請陳捷陞前往日本參加"饗老典揚文會",當時陳捷陞身穿大紅袍準備前往赴死,沒想到天皇未賜死,反而贈其勳章及武士刀,成為日本人與臺灣人的英雄。自日本回國後 ,捷陞於楓子林大興土木,蓋起一棟在當地居民眼中十分豪華的「土角厝」。由於它與日人關係良好,被命為石碇、格頭、楓子林三區合成之石碇庄的首任庄長。
鹿窟事件,民國四十一年左右的臺灣,正處於資本主義與共產主義對峙的前線,臺灣雖未受遭國民黨與共產黨鬥爭的戰火,但是國民政府接收臺灣,並未帶給臺灣人希望與幸福,反而在民國三十六年爆發了二二八事件,部分的知識份子於是轉而傾向社會主義,直接導致了鹿窟事件的發生。
據瞭解,鹿窟事件的性質應可追溯到日據時代,臺灣左傾知識份子在戰後延續蔣渭水的文化協會傳統繼續革命,沒被捉到的就躲到鹿窟;另一說則認為鹿窟事件與二二八事件有關,其指導者是因為參加二二八事件後逃亡到鹿窟。
其係由陳春慶提議,帶領陳本江、陳通和、呂赫若、王忠賢、李上甲、與廖學禮等領導者進入, 並結合當地人陳啟旺、蕭塗基而形成鹿窟基地。
當時的國防部保密局、臺灣省保安司令部獲得資訊後,在非常短的時間內,帶領一萬多人包圍石碇山區、汐止及南港,並於石碇的鹿窟菜廟﹝現今的光明寺﹞設立臨時編組的聯合小組審問送來的村民。多數的村民皆為善良之人,有人只是因為藏匿鹿窟之人或運送生活物資、有人責是因為被強迫加入組織以維繫口風,即被國 民政府入罪,因而形成了許多的誤判。此外,在審問期間更是充滿著許多不人道的現象,有許多村民是被欺騙或屈打成招,也造成許多的冤獄事件。影響所及除了石碇、汐止外還遍及全臺,可謂是重大的政治迫害事件。
據瞭解,鹿窟事件的性質應可追溯到日據時代,臺灣左傾知識份子在戰後延續蔣渭水的文化協會傳統繼續革命,沒被捉到的就躲到鹿窟;另一說則認為鹿窟事件與二二八事件有關,其指導者是因為參加二二八事件後逃亡到鹿窟。
其係由陳春慶提議,帶領陳本江、陳通和、呂赫若、王忠賢、李上甲、與廖學禮等領導者進入, 並結合當地人陳啟旺、蕭塗基而形成鹿窟基地。
當時的國防部保密局、臺灣省保安司令部獲得資訊後,在非常短的時間內,帶領一萬多人包圍石碇山區、汐止及南港,並於石碇的鹿窟菜廟﹝現今的光明寺﹞設立臨時編組的聯合小組審問送來的村民。多數的村民皆為善良之人,有人只是因為藏匿鹿窟之人或運送生活物資、有人責是因為被強迫加入組織以維繫口風,即被國 民政府入罪,因而形成了許多的誤判。此外,在審問期間更是充滿著許多不人道的現象,有許多村民是被欺騙或屈打成招,也造成許多的冤獄事件。影響所及除了石碇、汐止外還遍及全臺,可謂是重大的政治迫害事件。
瀏覽人次:1695 人
更新日期:2021-03-15